5月25日下午,复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建标应邀在ladbrokes立博体育三楼会议室做题为《美国在华势力对五四运动的反应》的讲座。本场讲座由ladbrokes立博体育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闵祥鹏主持,ladbrokes立博体育教授赵广军、副教授贺怀锴为讲座与谈人。
讲座伊始,马建标教授指出美国在华势力对五四运动的整体态度是乐见其成的,在五四运动前期,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势力是存在着战略性竞争关系的,而五四运动是反日爱国运动,这正好与美国的反日立场相契合,因此美国对五四运动的整体态度是乐见其成。随后,马建标教授引出芮恩施这一历史人物,着重分析以芮恩施代表的美国在华势力的外交理念与立场,同时通过对芮恩施这一历史人物的介绍,引出五四运动爆发前的社会背景。芮恩施与精英阶层之间的关系网络是其能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接下来,马建标教授分析了芮恩施以门户开放政策为核心的外交理念,门户开放观念是芮恩施看待东亚国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五四运动前,日本在华势力的不断扩张是对门户开放政策的一种挑战,这自然让芮恩施对日本产生了抵制的情绪,并在一战后提出了“中国和平方案”。“中国和平方案”主要包括中国铁路问题和舆论导向两个方面。其中把中国铁路国际化,收归日本在华的铁路特权,打击日本在华势力是这一方案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方案遭到中国民族主义势力和日本在华势力的反对而且也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难以实行。然而芮恩施在华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他凭着个人的威望营造了一种中美关系友好的假象,同时他的反日思想借助并影响了舆论势力,使中国逐渐具备了反日的舆论土壤,并进一步刺激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讲座最后,马建标教授指出芮恩施是理解一战时期中美特殊关系和五四运动的关键人物,他营造了一种中美关系友好的假象,他是维护美国在华利益,希望中国走美国的道路,美日在华竞争刺激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但是,20世纪中国的革命有其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与谈人赵广军老师、贺怀锴老师在讲座结束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的感受与自己的一些思考。赵广军老师讲到本场讲座为我们研究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方法,要从他者视角看待历史不要局限于历史事件本身,同时更要主意历史的关联性与前因背景。贺怀锴老师讲到要注重从不同的历史群体的视角下研究历史。
马建标教授以新的视角去认识研究五四运动,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更为学生们研究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在场师生收获颇丰。